我是王海刚,现任源盛城发集团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部副经理,2010年2月22日入职该部门。
那时,英利集团正在参与源盛嘉禾职工住宅项目用地竞拍,并于3月30日取得了该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得知公司要建设职工住宅的消息,我激动极了,要知道,那个时代只有在国企工作的人才有福利购房的机会,而且我老家不在保定,如果能在公司附近安家,那就太幸运了。
终于,4月30日,源盛嘉禾小区选房活动开始。我一大早就去了现场,和同事们一起喜气洋洋地奔走在沙盘、户型模型和设计图之间。3天选房时间,1091名员工和我一样如愿选中了满意的住房。
选房活动现场
更幸运的是,我还成为了源盛嘉禾小区的建设者。5月31日,源盛嘉禾小区奠基仪式在项目用地隆重举行,以当时保定市最大住宅项目亮相。我们的带头人刘翠卿(现任源盛城发集团董事长)在奠基仪式上表示,“一定要保质量、保工期为员工和业主们打造一个精品工程。”此番话深植在每一位源盛建设者的心中。
源盛嘉禾小区奠基
为了让员工们早日入住,公司决定50栋楼一起开发、共同建设。此外,还要将集团倡导的低碳、环保理念融合到小区建设中去,创建绿色社区。10月21日,源盛嘉禾小区进行围墙工程,规划中的360亩住宅小区土地全部平整完毕,我们的建设正式全面开展。那时,我们每天都泡在工地上,经常一个人盯十几栋楼,一天下来,忙得不知道围着工地转了多少圈,收工回家时就像个泥猴似的满身是土,不洗脸都认不出来是谁。
记得2010年的冬天非常严寒,当时小区刚安装好变电器,还没接临时用电,怕变电器被偷,部门几个人就穿着军大衣、拿着手电筒,轮流值班巡查。太冷的时候,我们就在现场找有坑、能避风的地方看守。有时下雪,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冻得实在不行了,就捡一些废旧的木头点上一堆火,几个人围在火边取暖。就这样一宿一宿,我们坚持了好几个月。虽然又苦又累,但我们也能苦中作乐,一起包饺子、烤红薯,每个人都很有干劲儿。
巡逻队生火取暖
2011年春节过后,土方开挖成了整个项目前期施工的关键。然而,此时的施工单位还未进驻现场。为保障工期,项目部的同事们主动承担起测量放线的任务。但是开挖的强度很大,运用十几台挖掘机,一百余辆自卸车同时作业,刚撒出来的灰线,不消片刻就被车卷起的尘土湮灭了。项目部的同事们就驻足在寒风尘土中,不停地放线。我们则为了节约工程材料,将美化施工现场的密目网回收再利用。那时刚下过雪,雪后的作业场地上冰雪、冻土都卷在网里,不仅难揭,还特别滑,人一不留神就会从30多米高的土堆顶滑到底。在土堆上来回几趟,我们一个个身上、鞋上、手套上都是冰和雪。尤其是体温将冰雪融化后,衣服和手套就都湿透了,我们就每干十来分钟拧一次手套,拧干后戴上再接着干。
2011年5月,王海刚(戴白色安全帽)在施工现场
2012年6月,小区整体初具规模,建设步调着重向“绿色”进发。我们将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到建筑中,为小区穿上“光电衣”,给八栋高层住宅楼的东、西立面以及楼顶位置安装3356块光伏电池板。这些电池板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装机量788千瓦,每年可发电80万度,用于居住区内公共区域用电。此外,我们还将小区的外窗全部采用高档建筑首选的断桥铝合金窗,路灯、草坪灯、楼梯间灯、公共座椅等全部应用太阳能光伏产品。
安装光伏电池板的高层住宅楼侧立面
进入2013年,50栋楼全部封顶,社区安保、绿化环卫、垃圾分类、设施维护等各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3月,随着最后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到高层住宅楼的外墙上,保定市首个、当时河北省太阳能发电规模最大的民用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宣告完工。随后,物业服务、园区绿化等各项工作也进入冲刺阶段。为确保小区顺利交房,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我们还召开了“源盛嘉禾 大干四十天誓师大会”,各部门员工代表纷纷表态,立志抢占工期,拿下绿色社区的竣工任务。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培育,7月15日起,源盛嘉禾小区终于顺利陆续交房。我也终于在保定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2013年8月,打扫源盛嘉禾小区卫生
2013年的源盛嘉禾小区远景
源盛嘉禾小区完成后,我又先后参与了海南至高点嘉禾、嘉禾直隶新城、北师大保定实验学校等项目的建设。一路走来,一路成长。我从技术型逐渐向管理型转变,也见证着源盛城发集团一步步向领军科技与服务行业的城市综合运营商发展。